第八章 体育锻炼与环境

physical exercise and environment

 

 

第一节  四季锻炼

第二节 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

 

   四季气候特点和锻炼原则是什么?
  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?
  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? 

 

本章学习目标: 
 四季锻炼特点及注意事项
 环境因素对锻炼的影响


 



第一节 四季锻炼
(exercise in the different seasons)


    自然环境是自然界各种因素的综合,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。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传递和物质转换,人与环境和谐的动态平衡将是人类最佳生活方式。四季的更替是最显著的自然环境变化,中医的天人相应学说认为,四时之气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,人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健康长寿。因此,根据自然环境四季变化的特点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,将会加强锻炼的效果,有益身心。
 

健康贴片:
 一身动则一身强,一家动则一家强,一国动则一国强,天下动则天下强。颜习斋

 
一、春练 (exercise in spring)


 经历了冬寒的人们纷纷走进大自然,尽情地吸收春的气息。春天生机盎然,脱去冬装,运动健身去!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:春季也是一个病菌丛生、花粉飞扬、各种疾病多发的季节。因此,春季锻炼应特别注意卫生保健。
(一) 春练总原则
1. 选择适当时间运动
 春季,晨间气温低,湿度大,雾气重,因室内外温差悬殊,健身活动的时间尽量选择在下午三点以后,这时的气温是一天中最高的,工作或学习之余进行体育锻炼,可以缓解压力,愉悦心情,增进健康。我国自古就有“春捂秋冻”的谚语,春天锻炼应注意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保暖,运动前,必须先活动活动腰部与四肢的关节,搓搓手、脸、耳等暴露于外的部位,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防止和避免扭伤的发生。活动热身以后,再适量脱去一些衣服,切忌在大汗淋漓后脱下衣服或在风口处休息。剧烈活动后,不应骤停休息。锻炼后,应用干毛巾擦干身上的汗水,并及时穿好御寒衣服。
2. 注意感官的保护
 “春天,孩儿的脸”,春季气候变化大,雾多、风大,锻炼时肢体裸露部分不宜过大,以防雾湿的侵袭,要学会鼻吸口呼,不要逆风锻炼,练习场所宜选在旷宽的田野或宁静的湖畔,以摄取较多的“空气维生素”——负离子,起到健脑驱劳、振奋精神的作用。
3. 注意运动强度
 锻炼的强度一般应以锻炼后一小时恢复正常为合理,反之,即为超量运动,应及时调整运动量。循序渐进,安排合理,主要以自我感觉良好为标准。
(二) 春练地点的选择
 春练最好要选择室外树木繁茂、花草丛生的地方,这些地方鸟语花香,美丽的自然景色,使人心旷神怡。新鲜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离子,负离子对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理效应及治疗作用,少量负离子可以使大脑皮质抑制加强,睡眠改善,工作效率提高;中等浓度的负离子会兴奋迷走神经,加快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,提高气管平滑肌张力,改善肺功能,降低血压,增强抗病能力。
 锻炼时,应避免在繁华的街道或距离工矿厂区及建筑工地较近的地方。还应避免在居室内锻炼,由于人们夜间睡眠时闭门关窗,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,含氧量较低,空气不新鲜。所以,春练地点以室外为好。
(三) 春练贵在坚持
 

健身圣典:
 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,动也。
 形气亦然,形不动则精不流,精不流则气郁。


  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“动则不衰”的道理,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常、不间断的重要性。只有持之以恒,坚持不懈,才能收到健身效果。有些人虽然有锻炼健身的欲求,学了很多健身方法,但哪一种方法都未能坚持下来,结果收效甚微。长寿老人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健身方法,其共同之点就在于“持之以恒”。春练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,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。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健身作用是在人体随运动负荷不断加大的情况下,使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不断提高适应性的过程。而人体机能的提高,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强化、巩固和发展。如果练练停停,必将前功尽弃。有人曾进行过这方面的观察,一组人群在锻炼数月后,心、肺机能明显提高,而停止锻炼数月后,又回到原先状态。所以,锻炼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,而且必须持之以恒。运动的次数一般为每日或隔日1次,或每周不少于4次,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天。

二、夏练 (exercise in summer)


 由春过渡到夏,人体已经适应了春暖的气候,为适应夏季气候做了准备。在盛夏,气温常在37~39℃之间,甚至高达40℃,大大超出人体平常耐热的程度。中国自古就有“夏练三伏”的谚语,夏天锻炼有助于强化锻炼效果。
(一) 夏练注意事项
1. 忌锻炼后立即洗凉水澡
 夏天由于气侯炎热,在体育锻炼过程中,往往汗流浃背,有些人为了贪图一时痛快,每当体育锻炼后,立即就去冲凉水澡。其实,这样做对身体健康是有害无益的。因为体育锻炼时,全身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,体内产热量大增,皮肤中的毛细血管也大量扩张,以利于体热的散发。如果体育锻炼后就去洗凉水澡,由于皮肤受到过冷的刺激,而使毛细血管骤然收缩,不利于体热的散发,虽然在洗凉水澡的一刹那会觉得凉爽,但过后又会反而使人感到热不可耐。同时,突然遇到冷的刺激会使汗腺泌汗骤然停止,影响出汗。
2. 忌大量喝水
 夏季体育锻炼时由于出汗多,会感到口渴。此时千万不要大量喝水,否则对身体健康有害。因为体育锻炼后机体各个器官、系统进行了紧张的工作,正需要休息,以消除疲劳。如果这时大量喝水会给消化系统、血液循环系统,尤其是给心脏增加沉重的负担。同时,由于天气炎热,锻炼时出汗过多,体内的盐分已随着排汗而大量丧失,如果这时再大量喝水,会使血液中的盐浓度进行一步稀释,容易引起肌肉痉挛。
3. 忌大量吃冷饮
 体育锻炼时,肌肉的运动会引起体内血液的重新分配,使体内大量的血液流向运动的肌肉和体表,而消化器官则处于相对的贫血状态。冰冻饮料由于温度过低,此时大量摄入,会进一步加重胃肠道缺血,不利于运动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。运动以后,可适当饮用低温饮料,帮助散热,但饮料的温度宜控制在10℃左右,不宜过低。
4. 忌在强烈日照下锻炼
 夏天如果常在强烈日照下进行体育锻炼,将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。因为日光中的红外线在夏天格外强烈,人体长时间受到阳光照射,红外线会透过毛发、皮肤、头骨而辐射到脑膜和脑细胞中,易使大脑发生病变,也会导致类似中暑的症状。因此,夏天进行体育锻炼最好在早晨和下午4点以后进行。
(二) 夏季防晒小常识
 夏季日照时间长、阳光强烈,室外锻炼要特别注意保护皮肤,避免被强烈日光灼伤。日光中有大量紫外线,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为0.01~0.40的微米辐射的总称,对人类的生活和生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。紫外线按其波长可分为三部分:紫外线a波长位于0.32~0.40 微米之间,对人体合成维生素d有促进作用,但过量的紫外线a照射会引起光致凝结,抑制免疫系统功能,太少或缺乏紫外线a,又易患红斑病和白内障;紫外线b波长位于0.28~0.32微米之间,能使皮肤变红和短期内降低维生素d的生成,长期接受可致皮肤癌、白内障及免疫功能抑制;紫外线c波长位于0.01~0.28微米之间,几乎全被臭氧层吸收,对我们影响不大。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紫外线a和紫外线b的综合作用。
 为了防止紫外线的过度照射,锻炼时,除了戴遮阳帽、穿长袖衣服外,还可针对不同环境,使用防晒指数值不同的防晒剂。一般的防晒剂只是对中波紫外线有防护作用,但对长波紫外线无能为力,涂了防晒剂也照样会晒黑,并且,两种紫外线都可以引起皮肤红斑、晒黑、光老化及皮肤癌等急慢性光损伤。因此,无论防晒剂的防晒指数值有多高,都不能完全阻隔紫外线,并且,防晒剂对皮肤也有一定的危害。一般的防晒霜都有三种主要成分,即化学性紫外线吸收剂、物理性紫外线屏蔽剂和植物活性成分。防晒指数值越高,防晒剂添加成分就越多,其对皮肤的潜在危害性也随之增加。已有实验证明,防晒指数15的防晒剂对中波紫外线的阻隔率已达到90%左右,所以,不可盲目“追高”。
 防晒指数推荐值:夏季中等强度阳光下室外运动或工作,推荐使用防晒指数20左右、pa++防晒品;烈日下运动,如海滩游泳,宜选择防晒指数30左右、pa+++的防晒品;水中运动应使用耐水性防晒品。使用耐水性防晒品时应注意:这种防晒品比较油腻,最好不要随便使用,使用前先涂在耳后试用,因为其防晒活性剂含量较高,易引起过敏症状。需提醒的是:皮肤白的人更要注意防晒,因其本身色素(色素可吸收、散射紫外线)较少,自我防护机制较差,更易被晒伤。
(三) 夏天锻炼要防止中暑
 人体是恒温的。尽管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很大,人的体温总是稳定在36.5~37.5℃之间,波动大体不超过1℃。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下,人体通过改变产热和散热过程来维持体温恒定。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运动时,过量体液丢失,体温调节发生障碍的状态就是“中暑”。
 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,尽管体内产生大量热量,但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,皮肤血管扩张,身体内部的热量可以很快送到身体表面,然后通过辐射、对流、传导等不同方式,将这些多余的热量散发掉。同时,体温调节中枢还使汗腺加速分泌汗液,通过汗液蒸发使体液更快散发,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。夏天进行体育锻炼时,如果气温超过34℃,湿度又大,天气闷热,散热发生困难,很容易导致中暑。口渴通常是中暑的第一症状,接着是头晕、头痛、心悸、恶心等感觉。严重者,常出现汗液分泌停止、体温急剧升高、昏迷等症状,如不及时抢救,可有生命危险。
 预防中暑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一些:
1. 避开烈日
 首先要安排好锻炼时间:除游泳之外,夏季每天的锻炼时间最好不要安排在11∶00—16∶00之间;还要选好场地和环境,如选择湖边、河边或绿树成荫的地方。
2.补充水分和盐分
 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饮料,但不要暴饮,应少量多次补充,最好在运动前先补充一点。还可以多吃富含水分和均衡盐类的水果蔬菜。也可以饮用一些运动饮料,如维体、佳得乐,可补充大量流汗时所损失的各种盐分和补充一些能量物质。
3.避免酒精和咖啡因
喝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会加速虚脱。酒精和咖啡因有兴奋作用,在增加心率的同时加速了水分流失。
4.不要吸烟
 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,并降低适应高温的能力。
5.泼冷水
 天气干燥炎热时,不妨用冷水淋头颈部,水分的蒸发可以帮助消暑,若湿度较高时,此方法作用不大。
6.戴帽子
 最好选用透气且能遮住颈部的帽子,头颈部血管非常靠近皮肤表面,易于迅速吸热和散热。
7.勿赤膊,穿纯棉衣物
 赤膊容易吸收更多的辐射热,纯棉衣物透气吸汗,有利于消暑。
(四) 夏季减肥
 夏季是减肥的大好季节,以选择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佳,如长距步行、慢跑、游泳或骑车。这些是简单而且无须任何训练的运动,主要锻炼下肢肌肉和心肺功能。
 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减肥运动。因为水的热传导系数比空气大26倍,若在相同温度的水里比在空气中散热快20多倍,可消耗更多的热量。运动生理学测定表明:在水里游100米,可消耗100千卡热量,相当于跑步400米、骑自行车1000米或滑冰1500米。游泳时,人体处于水平状态,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;水对胸腔的压力促使呼吸加深,肺活量增大;水对皮肤的冷刺激使血管急剧收缩和扩张,这些对心肺系统的效应远大于陆上运动,将使锻炼者终生受益。
 夏季减肥的一些要点:
1. 多饮水
 平时人体每天需要7~8杯水,而在炎热的夏季,还要多喝2~3杯。水是最好的饮料,但许多人靠喝加糖的饮料或啤酒来补充消耗的水分,这些饮料中的热量反而容易积存,因此要喝纯水。
2. 饮食清淡
 可吃大量的新鲜蔬菜水果,以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需要。
3. 少吃多餐
 可以每天吃4~5次,每次数量要少,特别是晚上要少吃。
4. 保证运动时间
 每周至少三次,每次半小时,以后逐渐延长时间,以能保持轻松对话为标准,无须练得气喘吁吁。
 

健康贴片:
     人体只有健康,才会有生命力,才使人感觉美。健康是内在的本质的美,是外形美的基础。

 

三、秋冬锻炼 (exercise in autumn and winter)


(一) 秋冬锻炼四防
 秋冬天气逐渐转冷,早晚温差大,气候干燥,易引起疾病的发生。因此,秋冬的锻炼保健就格外重要,应注意以下四点:
1. 防运动损伤
 由于人体肌肉韧带在气温低时会反射性引起血管收缩,肌肉伸展性明显下降,关节活动度减少,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降低,易造成运动损伤。因此,每次运动前,一定要注意做好准备活动。
2. 防感冒
 秋冬清晨气温低,锻炼时不宜脱衣太快,应待身体发热后,逐渐脱去外衣;锻炼后切忌穿湿衣服在冷风中逗留,以防身体着凉感冒。
3. 防燥
 秋冬干燥,运动者每次锻炼后,应多吃些滋阴润肺、补液生津的食物,如梨、芝麻、蜂蜜、银耳等。
4. 防运动过度
 秋冬是锻炼的好时节,但此时人体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,宜选择活动量不大的项目。
(二) 秋冬减肥
 对于过度肥胖的人来说,秋冬是减肥的最佳时机。研究发现,在寒冷空气中进行体育运动较在温暖环境中更易减轻体重,即使在冷空气中单单进行呼吸运动也可消耗掉较多的热量。在20℃环境中呼吸1小时可消耗8千卡热量,在-4℃环境中则能消耗16千卡热量。大风降温增加空气清洁和清新度,是进行减肥锻炼的“天赐良机”。
 那么,秋冬什么运动有利于减肥呢?通常,中等强度的有氧健身运动消耗脂肪最多。有氧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肌肉所需能量由糖原和脂肪有氧分解提供,可维持较长时间运动,如骑车、步行、上楼梯、跑步和游泳等。研究表明,有氧运动超过20分钟,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入血,身体就可以利用其作为能量来源。因此,每次进行2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对减肥最有效,其中,跑步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。
 

健身圣典: 
 如果你想强壮,跑步去吧!如果你想健美,跑步去吧!如果你想聪明,跑步去吧! 

 
  秋冬也是易发胖的季节。有些人试图通过每天临睡前做几个仰卧起坐来阻止腹部脂肪堆积,但往往事与愿违。研究指出,如果每次仰卧起坐少于150次,就达不到减肥的目的。因为仰卧起坐动作虽然强度较大,但持续时间短,动员肌肉少,消耗的热量少。因此,仰卧起坐只对增强腹部力量有益,却不是理想的减肥运动。
 秋冬减肥饮食小技巧:秋冬是水果收获的季节。美国一研究小组在进行有关节食方法的实验后指出,将传统的餐后吃水果的习惯倒转过来,餐前30~40分钟吃一些鲜果或饮用1~2杯果汁,即可顺利又无痛苦地减轻体重。这是因为水果或果汁内含果糖或葡萄糖,均属于“单糖”,可在体内迅速吸收利用,以补充血糖,鲜果中的粗纤维素可给胃以“填塞”胀满之感,故可缓和进餐速度,使正餐的摄入量减少。研究表明,餐前吃些水果或饮用果汁,可显著减少对脂肪性食物的需求,可间接阻止过多脂肪在体内储积——此即为水果减肥的奥妙所在。

四、晨练注意事项与晨练指数


(一) 晨练注意事项
 医学研究证明,早晨刚起来的时候人体各脏器功能尚处于较低水平,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,需有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,以利生理功能活跃起来。正确的做法是,起床后稍休息片刻,做些准备活动,然后再晨练。另外,晨练也最好在黎明后。黎明前或天蒙蒙亮时,空气并不新鲜,绝大多数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浓度还比较高;在园林中、广场上也处于空气污染的高峰期,须待日出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,氧气逐渐释放,空气新鲜度方能逐渐增高,故世界各国的运动医学专家大多主张晨练的最佳时间是日出后。
 晨练前,最好先补充一些水分。因为夜晚睡眠时,皮肤及呼吸道每小时要散发20~30克水分,加上尿液的排泄,晨起时,机体相对处于缺水状态,如:血液浓缩、血容量减少、血流缓慢、血液粘度增高。若晨练前喝200~300毫升水,或在温开水中加入1汤匙蜂蜜,可改善口味,又增加了血液中糖量,还避免了晨练中发生低血糖症的可能性。
 雾天时,最好暂时停止晨练。因为雾天气压较低,风速较小,空气中的废气废物不易消散。当晨练时,呼吸增快,容易吸入较多的废气废物,因而在雾天锻炼可诱发气管炎、咽喉炎、眼结膜炎、鼻炎、鼻窦炎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等。此外,雾天湿度大,气体交换效率降低、汗液不易蒸发,以致人体多有不适感,故应避开雾天晨练。
 阴天时,人们应避免在树林中晨练,此时林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,影响机体的气体交换。
(二) 晨练指数
 气象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晨练人们的身体健康。为此,气象台为广大晨练爱好者初步建立了晨练外界环境标准,标准根据气象要素分为5级,气象要素分别是:天空状况、风、温度、湿度以及污染状况。
1级:非常适宜晨练,各种气象条件都很好;
2级:适宜晨练,一种气象条件不太好;
3级:较适宜晨练,两种气象条件不太好;
4级:不太适宜晨练,三种气象条件不太好;
5级:不适宜晨练,所有气象条件都不好。


第二节 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
(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ound us)


  人类活动的增加破坏了自然环境,使环境状况日益恶化,工农业生产使环境污染日趋加重,这些环境的变化反过来又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及健康发生重要影响。医学研究表明,人类80%~90%的癌症直接或间接地与环境有关,全球已有1/5的人口受到环境污染之害。


一、空气污染与污染指数 (air pollution and air pollution index)


 在体育锻炼中,空气污染是影响锻炼效果最主要的环境因素。一般在小强度运动时,机体每分钟肺通气量是安静时的3~4倍,剧烈运动时,每分钟肺通气量则是安静时的8~10倍。因此,运动时,空气污染对身体的损害可能是安静时的数倍。
 空气污染中主要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一氧化碳、臭氧及光化学氧化剂、可吸入悬浮粒子等。污染的程度常用空气污染指数的大小表示,该指数分为5个等级(见表-ⅱ-8-1)。空气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影响,与所接触空气污染物的含量及时间有关。空气污染指数100或以下,表示24小时内空气污染物水平属可接受程度,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急性或即时影响。不过,如空气污染于年内持续在“偏高”水平(空气污染指数51~100),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慢性不良影响。空气污染指数超过100,即表示当日有一种或多种空气污染物含量高至可能影响健康的水平。

表-ⅱ-8-1   空气污染指数与体力活动

空气污染水平 空气污染指数 “一般空气污染指数” “路边空气污染指数”
    重 201~500 宜减少体力消耗及户外活动 宜避免长时间逗留在交通繁忙的地方。如必须逗留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,宜尽量减少体力消耗
    高 101~200

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士宜减少体力消耗及户外活动

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士,宜避免长时间逗留在交通繁忙的地方。如必须逗留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,宜尽量减少体力消耗
    高 51~100

不需采取即时预防行动。但如长年累月吸入污染程度偏高的空气,长远来说,对健康亦可能引致不良的影响

不需采取即时预防行动。但如长年累月吸入污染程度偏高的空气,长远来说,对健康亦可能引致不良的影响
    等 26~50 建议可如常活动 建议可如常活动
    微 0~25 建议可如常活动 建议可如常活动


  空气污染指数根据不同场合,又分为“一般空气污染指数”和“路边空气污染指数”,对于大部分人说,“一般空气污染指数”较有意义,因为这些指数代表我们大部分时间所接触的空气污染情况。至于“路边空气污染指数”,因为接近汽车废气排放源头,所量度的指数自然会较“一般”指数高,但由于我们通常会较少时间逗留在繁忙的街道上,这类空气污染指数对我们的意义也较小。不过,对习惯在马路上进行锻炼的青少年来说,这一点应特别引起重视。


二、噪声 (noise)


 据我国75个城市的调查,61%的人口白天生活、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中,86%的居民夜间是在超标噪声中休息,长期的噪声生活使人产生心绪不宁、疲倦、失眠、诱发种种神经、精神疾病。什么是噪声?从物理定义而言,振幅和频率上完全无规律的震荡称之为噪声。通俗地说,凡是使人烦燥的、讨厌的、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。人们过去只注意噪声对听力的影响,但大量研究表明噪声对心血管系统、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均有影响,所以,有人称它为“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”。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、工厂机器设备、建筑施工和人们的社会、家庭活动。
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,其具体可表现为干扰睡眠、损害听力和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三方面:
(一) 干扰休息和睡眠
 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、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。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,难以休息和入睡。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,便会心态紧张,呼吸急促,脉搏跳动加剧,大脑兴奋不止,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,或四肢无力,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,久而久之,就会得神经衰弱症,表现为失眠、耳鸣、疲劳。
(二) 损伤听觉、视觉器官
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,从飞机上下来或从轰鸣的车间里出来,耳朵总是嗡嗡作响,甚至听不清说话声音,过一会儿才会恢复,这种现象叫做听觉疲劳。这是人体听觉器官对外输送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。如果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,听力就会减弱,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,可造成听力下降。
(三) 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影响
 噪声是一种恶性刺激物,长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,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,条件反射异常,可出现头晕、头痛、耳鸣、多梦、失眠、心慌、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,严重者,可产生精神错乱。噪声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,表现为全身血管收缩,供血减少,血压升高或降低,心率改变,心脏病加剧,噪声会使人的唾液、胃液分泌减少,胃酸降低,胃蠕动减弱,食欲不振,可引起胃病和胃溃疡。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也会产生影响,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、月经失调、流产率增加等。噪声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心脑功能发育也有不利影响。
 我们身边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化生产造成的。工业化乃至数字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,但我们也应看到它们的危害。让我们再次回顾老子的“天乃道,道乃久,殆身不殆”这句话,为了我们以及子孙后代的健康,保护好我们的环境,在建设祖国现代化的同时,顺天守时,与“天地相参,与日月相应”,按“道法自然”之理行事。

 

表ii-8-2    空气污染指数对健康的影响

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污染水平 对健康的影响
201~500     重 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者的健康状况可能会明显地受影响,而一般人普遍会有不适的情况(如眼睛不适、气喘、咳嗽、痰多、喉痛等症状)
101~200     高 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者的健康状况可能轻微转坏,而一般人或会稍感不适
51~100     高 预料不会有急性的健康影响,但如果长时间在这种空气污染水平中,可能引致慢性不良影响
26~50 中    等 预料对于一般人没有影响
0~25 轻    微 预料没有影响

 

表ii-8-3    自测与自评(self-test and self-appraise)

  目   期   期   期 变化值
晨脉(次/分)        
上臂围(厘米)        
大腿围(厘米)        
小腿围(厘米)        

 

实践与探索(practicing and exploring)


 晨脉是指早晨醒来安静时每分钟的脉搏次数,可通过腕部的桡动脉或颈部的颈动脉触知。上臂围可测用力屈臂时的最粗围度,大腿可测大腿根部的围度,小腿测直立时最粗的围度。长期坚持锻炼,晨脉有减慢的趋势,肢体会变得粗壮。但应避免片面地追求形体美而不注意全面的体格锻炼。


小结与思考 (brief summary and thinking) 


 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,但在锻炼时与人直接有关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空气的质量、噪音和冷热等。因此,宜选择比较安静、空气清新的环境,而且要注意保暖防暑。

 

思考题


1. 四季的气候特点是什么?锻炼时,应注意哪些内容?
2. 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?空气污染指数达到多少时不宜进行体育锻炼?

本章网站


 http://www.info.gov.hk/epd 香港环保署

参考文献
1. 施仁潮.四季气功健身术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1991年
2. 李萍、灵璧.恰到好处的养生与健身.天津: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,1997年
3. 孙宗鲁等.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材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1994年

 

(刘无逸)